《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贾小凯 八月末,空气中已漫着秋意,而在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比秋风更沁人心脾的是崇文重教、兴学育人的持久温情。8月23日上午,花栗树村2025年度大学生表彰与资助大会在村党支部会议室隆重召开。镇平县政协前主席任瑞林率爱心人士宋方、马书晓一行,在曲屯镇镇长高君平、镇人大主席李炳朝等人的陪同下,共同为今年考上大学的20名学子送去祝贺与资助。

宋方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十二年来支持家乡教育的初心与坚持。自2014年至今,他已累计帮助100名花栗树学子圆梦大学。“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我希望更多孩子能走出乡村、学成归来、建设家乡。”他勉励学子们珍惜大学时光,不负韶华、回报社会。爱心企业家马书晓多年来持续反哺乡梓,先后为村庄修路、安装路灯、帮扶困难家庭,今年又专程为一众大学新生捐赠助学金10000元。他们代表的,不仅是个人善举,更是一个乡镇厚植教育沃土、形成尊才尚学社会风气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曲屯镇党委、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持续完善机制、营造氛围、拓展资源,积极引导像宋方、马书晓这样的社会力量反哺家乡。从政策倾斜到资金支持,从改善办学条件到奖励优秀学子,该镇已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助力、群众响应”的多层次教育支持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通过教育走出田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教育的投入,最终体现在人才的成长上。一批批大学生走出曲屯、走向全国,不断拓展人才半径;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即便身在异地,仍心系家乡发展,逐步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曲屯镇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位置,凝聚各方合力,才能夯实乡村振兴的人力根基,走出一条既重物质投入更重精神滋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不光要看眼前的热闹,更要看长远的教育成效。”县政协前主席任瑞林评价道,“未来我们要继续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激励机制,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更多人才成为镇平县未来发展的底气。” 如今,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在曲屯镇已蔚然成风。这场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对全镇教育理念的一次年检,它持续向社会传递着清晰信号: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助力学子,就是助力曲屯明天的发展。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