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国良、文/康永周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日。6月27日清晨,河北隆尧县千户营校区的党员教师们佩戴党徽,带领少先队员代表们踏上红色征程。他们身着整齐的校服,胸前的红领巾在晨光中格外鲜艳,一路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来到大张庄乡胡家疙瘩村“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根据地纪念馆”,让革命薪火在沉浸式教育中熊熊燃烧。
活动现场,老党员李建国颤抖着展开珍藏的泛黄照片,那是冀南军民手持土枪、推着独轮车支援前线的场景。“这把锈迹斑斑的刺刀,曾刺穿侵略者的胸膛;这个补丁摞补丁的米袋,装过全村百姓省下的救命粮。”他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哽咽道,少先队员王雨彤轻轻抚摸玻璃展柜,眼眶泛红:“原来课本里的‘英雄’真的存在,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铺就了和平之路。”在赵关海烈士故居,讲解员还原了烈士临刑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场景,党员教师们集体肃立,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穿透百年风雨,与烈士的呐喊在时空深处共鸣。
“同学们看这个沙盘,1937年冀南第一支抗日武装就在这里打响了敌后游击战的第一枪……”纪念馆内,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少先队员们戴上VR设备,“穿越”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亲历军民合力炸毁日军炮楼的壮举。五年级学生齐子涵攥紧拳头:“刚才虚拟战场上的爆炸声就在耳边,我突然懂了什么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回家要把赵关海爷爷的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让全家都记住这段历史。”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自发在纪念馆前种下104株小树苗,每一株都系着写满誓言的红绸带:“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以青春之我,护盛世中华”。
近年来,隆尧县将胡家疙瘩抗日纪念馆、魏家庄镇东庄头村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驻地旧址等13处红色地标串联成“初心地图”,打造“行走的党课”品牌。退休老党员孙振山每月都会来到东庄头村,在古槐下为孩子们讲述129师战士“一根皮带分着吃”的故事;县一中的学生们则把红色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在校园艺术节上演绎《冀南烽火》。如今,隆尧的红色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师生超3万人次,那些沉睡在史料中的英雄事迹,正通过VR技术、情景党课、红色研学等创新形式,化作青少年血脉中奔涌的爱国力量。
当夕阳为纪念馆镀上金边,千户营校区的队伍踏上归程。少先队员们的歌声更加嘹亮:“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歌声掠过田野,掠过村庄,与纪念馆墙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烫金大字交相辉映,在冀南大地播撒下新时代的红色种子。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