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新闻资讯>正文

高调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2025-07-15 16:16 来源: 《祖国》杂志

2025年5月30日)

王泰平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经历了一个从“八·一五”改为“九·”的历史过程,彰显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身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中流砥柱作用,表明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宣示了中国维护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站在国际正义一边,愿同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维护战后秩序,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意志。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确定,从发布政令到立法,标志中国法制化国家建设的进步。

 

80年前即1945年那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了投降书。中、美、英、苏等九国代表相继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从而完成了日本投降的法律程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45年9月3日,毛泽东“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题词在《新华日报》发表。

1951年8月13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告,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修订,延续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规定。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从而,9月3日成为法定纪念日

根据全国人大的这一决定,2015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包括大阅兵在内的一系列活动,隆重庆祝和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时过十年,当时振奋人心的大阅兵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中国是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国家,邓小平曾直言: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

1874年到1945年的71年间,中日间经历了三半战争:

第一次是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藉口是1871年一些琉球人在台湾遇害。那时,台湾没设防,中国没反抗,算是半个战争。

第二次就是甲午战争。

第三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参与了。

第四次则是以1931年的“九· 一八”为序幕、延续至1937年“七·七”爆发、1945年结束的全面抗日战争。

1937年算是8年,从1931年算是14年,从1919年算是26年,从1895年算起,则为50年,从1874年算,是71年。迄今,我们往往说是八年抗战,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至少应该说是14年,从“九·一八”算起。

战后进行的历时两年半的军事法庭的审判,判决书第五章赫然以“日本的对华侵略”为题,“认定对华战争自1931年以后是侵略战争”,并历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行,写道:

这期间,日本出动陆军百万,超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百年英、法、德、俄、日历次侵华战争兵力的八、九倍;

(七七事变)后时间连续8年,接近于百年外国侵略战争时间的总和;

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一半(富庶地区绝大部分)被占领,930座城市(占总数47%,占大城市的80%)被盘踞,53座城市遭浩劫,3840家工厂被破坏,战祸灾区人口2.6亿,无家可归人口4200万,伤亡人口2100多万,军民被杀戮1200多万,财产损失600多亿美元。

寥寥数语难于概全,实际上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要多得多,而种在中国人心中的创伤和剧痛,远比记录在案的数字具体得多,深刻得多,沉重得多。

据后来统计,从1931年9月18日战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人在14年浴血奋战中饱尝了旷古未有的大灾难,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黩武行径,造成4,000万军民死难的惨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达1万亿美元以上。在日军的屠刀和炮火下,中国人骨肉离散与家园破碎的悲剧,更是罄竹难书。   

中国人民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更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者。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世界人民面对三个法西斯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德、意两国处于欧洲,为害欧洲各国;日本处于亚洲,为害亚各国。由此,世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战争自然形成了两个主战场——欧洲战场和亚战场。

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目标,把中国作为它首先要征服的对象。“七·”事变后,总共拥有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120多万的日本, 竟陆续将120万兵力全部投入中国战场(后来又不断增兵,到1945年,日军在华兵力为128万),而仅仅以后备兵和补充兵守卫日本本土和被它视为殖民地的朝鲜、台湾。拥有10艘航空母舰、45艘万吨以上战舰、800余艘万吨以下战舰的日本海军,拥有2700架飞机的日本空军,都将95%的兵力投入中国战场。日本军国主义原本的打算是三个月内一举征服中国。

1938年,日本的近卫内阁声明“(日本)帝国政府今后不与(中国)国民政府为伍”,事实上与国民政府断交,进而于同年10月占领武汉、广东,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16个月以内,控制了整个华北、华中东部和华南部分地区,几乎占领了中国一流的政治城市和工业城市。

结果是,中国不但没有被征服,反而成了牵制、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日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抗击和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2/3以上。

卢沟桥事变两个月之后,中国国内停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成立,结成了5亿人为一体的抗日统一战线。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同仇敌忾,浴血奋战,歼灭日军的总数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0%。

 

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军国主义战犯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做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做了伟大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得到世界的公认。

1942年1月1日,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华盛顿发表,中国成为与美、英、苏三国共同领衔发表26盟国《共同宣言》的四强之一

1942年1月5日,中国的军事领导人被推举为盟国包括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在内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1943年10月30日,中国与美、苏、英在莫斯科共同发表了《中苏英美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表示四国决心共同合作,直到把战争进行到各轴心国无条件投降为止。中国成为成立国际安全机构的发起国之一

1943年12月1日,中国与美、英共同发表三国《开罗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太平洋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所霸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在一定时间内使朝鲜独立。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成立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并成为常任理事国    

1945年7月26日,中国与美、英共同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1945年9月2日,中国代表与美、英、苏等九国代表一起在停泊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接受日本投降。日本签署的投降书共八条,它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与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以及日本国支配下任何地带之一切军队,对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6年至1948年,中国法官与苏、美、应、法等11国法官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军国主义战犯。

在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日子里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对于转变民族的受害者心态,增强国人的胜利者思维,至关重要。

笔者以为,对我们这个历尽磨难而重新崛起的民族来说,与其以受害者的心态去回顾抗日战争那段悲惨的的历史,不如以胜利者的心态去对待这段历史,更有深邃的意义。这必将大大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世人皆知,抗日战争的结果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条件投降,是鸦片战争后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创造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洗雪了1840年以来的民族耻辱,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成为中华民族由衰到兴的历史转折点,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条件。

抗日战争之伟大,不仅仅在于它把侵略者横扫出国门,收复了大好河山,更在于它重塑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对中国人民的觉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在长期的抗日斗争中,中华民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变成一个自觉、自强、自新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

今年高调庆祝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多重意义。调整心态,走出源于150多年来因饱受日本欺侮而产生的“弱者心理”“受害者心理”树立“胜者心理”“强者心理”,是题中应有之义。

“胜利者心态”、“强者思维”与“受害者”、“弱者思维”截然相反。

前者是充分的自信,是一种主宰历史的心态,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深邃眼光,而者会存在强烈的受虐心理,一味沉浸于过去保持强烈的报复,这是弱国的生存之道。

具有“胜利者心态”、“强者思维”,就能以自信、理性、务实的态度,把对日关系放到国家的外交全局中去考虑,从战略高度去认识,做到高屋建瓴而着眼长远就能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布局”,通过主动塑造和创新合作,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就能将历史创伤转化为民族觉醒的动力,超越情绪,聚焦现实,寻求共同利益的结合点,谋求合作积极面对和妥善处理与日本之间的分歧,谋求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制度框架,实现中日关系从“脆弱平衡”到“韧性共生”的质变,以在国际关系格局中,构筑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化解消极因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服务。 

以胜利者的心态处理对日关系,绝不意味着可以放任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当年的侵略战争、为历史定论翻案,更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今年我们通过隆重庆祝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是对那些开历史倒车的政客发出有力的警告:作为二战的策源地,日本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对待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才能有助于自己重塑在亚洲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最终实现自己的诉求,而企图通过推翻历史定案,开历史倒车,背离和平发展大方向,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不仅国际社会通不过,其国内广大的民众也是不会答应的。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对中国人民负有历史罪责,尤应谨言慎行,以实际行动兑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切勿犯时代错误。(作者王泰平  系外交部原驻大阪总领事大使级)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