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法治中国 >社会与法>正文

河南淅川法院:“四链聚合”护碧水 司法赋能南水北调水源区治理

2025-09-05 15:25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王范 齐玺    感谢法院不仅解决了纠纷,还帮我们搞懂了环保法规!近日,在河南省淅川县征地协议纠纷巡回审判现场,村民们围着法官连连道谢。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人民法院以 四链聚合机制为抓手,将行政争议化解与环境资源保护深度融合,用司法力量守护 一库碧水。2024 8 月以来化解各类行政争议200余件,行政案件服判息诉率达83.57%

源头防控筑屏障,把好环保 第一关。淅川法院推动建立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多方参与、法治保障的五位一体源头治理格局,联合县委政法委、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等部门常态化研判行政执法中的环保矛盾点。针对土地出让、行政补偿等涉环境资源疑难案件,2024年以来召开府院联席会10余次,磋商化解方案12份;通过梳理环境资源案件,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2次、指导性建议6条,从源头减少破坏生态的行政争议。

前疏导减诉累,织密生态 防护网。在信访局、司法局、法院设立三级环境资源纠纷工作站,形成 前哨站 + 过滤器 + 主阵地的分层化解模式。信访局建立环保争议风险台账,60余次接待群众来访并化解纠纷30余件;司法局通过行政调解、复议,推动 70 生态纠纷和解;法院成立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专家咨询委员会,去年以来在站内妥善化解76件环境资源相关行政争议,让矛盾止步于诉讼之前。

中提解难题,守住司法 公正线。组建环境资源专业审判团队,院长、副院长带头办理水源保护案件,通过 一案一策强化庭前研判,确保每起案件都能回应群众环保关切。创新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三个一制度——与当事人一次约见、一次握手、一声问候,软化矛盾、消化争议,2023年以来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 100%。在审理胡某某非法采矿案中,法院不仅以非法采矿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六个月,还向丹江湿地管理处发出司法建议,推动用涉案砂石恢复湿地原状,实现惩治犯罪 + 生态修复双重效果。

诉后服务延链条,唱响法治 环保。判决生效后,法官主动跟进法,结合类案检索回应当事人疑虑;针对市场监管、农房建设等领域,组织依法行政培训、庭审观摩 43 场次,3000 余人次参与;创新 巡回审判 + 法治课堂模式,在丹江库区、田间地头开设巡回法庭。在贾某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审理中,法院邀请 19 个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旁听,后现场讲解禁渔法规,还委托农业农村局评估生态损失,责令贾某缴纳 9240 生态补偿金,让 电鱼者为破坏水质买单。

如今,淅川法院的 四链聚合机制已成为水源区生态保护的 司法盾牌,既化解了行政争议,又筑牢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防线,让 渠首碧水永续北送的使命在司法护航下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宋志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