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历史档案>正文

刘邓大军何以赢得民心?请听瓷茶壶“诉说”军民鱼水情

2021-04-15 17:22 来源:《祖国》杂志

   安徽省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邓小平在金寨县使用过的一把瓷茶壶。乍一看,这把瓷茶壶与几十年前农村群众家里使用过的瓷茶壶没有多大区别。但是,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见证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而且铭刻着刘邓大军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鱼水深情,仿佛还一直在娓娓地向人们诉说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取信于民、赢得民心的动人故事。

 

   194787日,刘伯承、邓小平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指示,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主力突然甩开敌军,分兵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    

   从开始进军大别山,到在大别山立足以至建立根据地,刘邓面临着极其艰难的环境和非常棘手的问题。刘邓大军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大别山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和根据地。多年的战争,特别是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已经把大别山搞得贫困不堪,加之历史上我们的部队曾经四出大别山(红四方面军西征,红二十五军长征,红二十八军东进,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因而,人们对刘邓大军能否站住脚、立住根持怀疑态度,大家担心象红四方面军当年撤离后一样,遭到国民党极为残酷的镇压和围剿。因此,刘邓大军开始进入时,老百姓不敢接近,怕国民党报复。 

   针对这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邓小平在向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了两条打算:一是多打胜仗,“如果我们不在半年内歼灭10个旅以上的敌人,就无法使得群众相信我们不会再走而敢于起来斗争”,这一条通过10万将士的拼死奋斗,很快就做到了;二是严守群众纪律,“这是树立良好形象、使群众敢于接近(我军)的先决条件”。“一切为了在大别山站住脚!”为了落实这一条,刘邓首长亲自给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部队“约法三章”。邓小平还亲自部署成立执法小组,严厉惩处违反纪律者。下面,给大家讲几个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很有影响的小故事。

 

含泪枪毙赵副连长

   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邓小平直接下令枪毙一个违纪的老八路。这个老八路名叫赵桂良,是野战军总部警卫团三连的副连长,他的浑身伤疤表明他是抗日战争中屡立大功的功臣。那天,他到一个名叫总路嘴的镇上(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境内)买东西,见店里没人,无人收钱,他就拿了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条,腋下还夹了一刀白纸和几支毛笔回连队了。据调查此事的总部保卫科科长张立轩向邓小平报告,赵桂良拿的东西没有一件是给他自己的:他拿花布是为了给连里最小的战士牛原平做棉衣;拿的纸和笔是给连里出黑板报用;拿粉条是给喜欢吃炖粉条的一位首长改善生活……邓小平听后,长叹一声:“我们有过规定:抢劫民财者,枪毙!”“问题既然已经发生了,只好从我们身边开刀了,张立轩同志,通知部队,下午召开公判大会,另外派一部分同志上山,动员群众下山参加。”

   刘伯承也知道,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副连长,懂得关心战士,打摆子还替战士站岗,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刘伯承以痛苦得有些颤抖的语调嘱咐保卫科科长:“你对他讲,对他的处决,我和邓政委都很沉痛。”“我刘伯承说了,希望他能理解,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的纪律搞不好,老百姓为什么不可以跟别人走呢?”

   这天下午,审判大会在总路嘴镇樊家榨塆前的平场上举行。会场的一侧坐着部队,整齐肃穆。会场的另一侧坐着群众,寂静无声。野战军组织部部长陈鹤桥宣布公审大会开始。参谋长李达宣读了对赵桂良处决的命令,他沉痛的语气更增添了大会的沉重气氛。跑到山里躲避刘邓大军、刚刚赶回来参加大会的店铺老板跑到会场台前,拍着台板大哭:“早知道刘邓大军的纪律这么严,说什么我也不往山上跑。如果家里有人,也不会发生这事啊!请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张际春的手被颤巍巍地跑上台的一位老妈妈拉住:“首长啊!我也闹过红,当过交通。我知道红军的纪律。可……可拿了几把子粉条和几丈花布也算不了啥,你们千万、千万莫枪毙他呀!……我、我求你啦,首长!求你啦……”老妈妈“扑通”一声跪在台上。张际春连忙扶起老妈妈,掏出手巾替老人擦泪。

   面对群众赤诚而悲烈的情绪,面对眼前慈母般的红军亲属的一再哀求,被人们称为“政委妈妈”的张际春再也无法克制,再一次去请示刘伯承和邓小平。邓小平说:“那位老妈妈的话是肺腑之言,大家理解,我也理解。但我这样想,我们终究不能‘叶公好龙’啊!事情虽小,但军纪如山啊!一个没有纪律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军的纪律更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够一碰就碎!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他握起刘伯承的手,再次征求这个老搭档的意见,他发现刘伯承的手冷得像冰……只见刘伯承默默地点点头,泪水潸然落下。

   公判场上的枪声响了!邓小平使劲地控制住自己的泪水,说:“如果赵桂良同志的死能够唤起10万大军,能够激发全军斗志,有利于我们建立起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那么他会安息的”,“还要通知地方政府,按烈士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赵桂良同志犯了错误,我们没有教育好,对不起生他养他盼望他回家的老妈妈……”警卫三连的官兵们捐出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买了口厚棺材,安葬了他们的副连长。

派人送回两“光洋”

   刘邓首长在亲自抓纪律、搞整顿的同时,还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自己制定的群众纪律。19471021日,刘邓首长率部来到湖北浠水县三角山的半山腰,部队休息时,警卫员康理找了个向阳背风的旮旯儿,铺上干草,扶刘伯承坐下。刘伯承突然听见自己的衣襟里发出“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声。仔细一摸,有两块银元被缝在他前襟的补丁里。刘伯承撕开补丁:“我刘伯承真是老眼昏花喽。这一定是房东大娘给补进去的。糟糕糟糕!”

   警卫员康理也想起来了。刘邓住在山脚下张家榜的一户老乡家里。早上,刘伯承正在伏案研究地图,房东老大爷泡了一壶茶端上来,谁知水装得太满,不小心洒在了地图上。房东见闯了祸,慌忙用袖子擦地图,结果又把紫砂茶壶碰到地上摔碎了。“不要紧,不要紧。这叫岁(碎)岁平安嘛。”刘伯承一边弯腰收拾茶壶碎片,一边说着当地的吉利话,又掏出两块银元:“你是为照顾我们摔碎了自家的东西,应该由我们赔偿。”房东说什么也不肯收。刘伯承就把钱塞进他的衣袋里:“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是我们的纪律。你要是不收下,我心里会不安的。”房东没了主意,赶忙回屋去找老伴商量。康理在院子里听见房东大娘骂她老头:“你真是越老越糊涂了!东西是你自己摔坏的,能让人家赔吗?再说,还收人家两块银元,你那把破壶能值那么多钱吗?”过了一会儿,房东大娘又端上两碗茶水,递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她发现刘伯承的衣襟上破了个大口子,叹道:“你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呐,就像薛平贵,衣裳破了都没人缝补。快脱下来,我帮你补补。”刘伯承难却大娘的好意,就把军装交给了大娘,没想却让她移花接木了……

   刘伯承掂着两块亮光闪闪的光洋说:“这倒成了难题了。钱是一定要还的,可是已经上了半山,我再回去,你们肯定不同意。那么,只好麻烦哪位辛苦一趟了。”警卫员们都争着要去。于是,刘伯承就选了一个身强体壮的,把银元放在他的手中:“那就请你代劳了。记住,务必送到!”直到送银元的同志回来报告说银元已经送到了老大娘手中,刘伯承才放下心来。

 

坚决找回那条牛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李达参谋长在金寨下楼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跑来告状,说他家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房东吴大娘说:“你胡讲什么,这里住的是人民军队,就是当年的红军,他们怎么会牵你的耕牛呢?”这时,邓小平刚好从屋里出来,问吴大娘发生了什么事。吴大娘就向邓小平说了漆老头找耕牛的事。邓小平便详细地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并且说:“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心想,这肯定是一场误会。于是,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要坚决找回大爷的耕牛。

   第二天中午,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为当时不知道耕牛是谁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让群众来认领。邓小平听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得很好,要让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地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

   第三天早上,漆老头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见邓小平,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有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红芋。邓小平说:“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请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可以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值几十文钱,你却给我这么多钱,我怎么也不能收啊?”邓小平说:“军民一家,就算是我们互赠礼物吧。”

坚决不收那一筐鸡蛋

   1947年秋,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驻扎在金寨沙河下楼房。住在隔壁的房东吴大娘见邓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样吃着稀饭和青菜,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坐月子”(生孩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去给邓小平吃。

   邓小平说:“这怎么行?”说罢,便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吴大娘生气地说:“我要是急着用钱的话,鸡蛋不早就卖了?”她坚决不收。

   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吴大娘更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给钱吗?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就叫他自己给我送来,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又拿了回来。

   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但是,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是要给钱的,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了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呀!”

   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但是,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里,吃自家的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硬是把鸡蛋提到邓小平的房里,转身就走了。

这时刘伯承刚好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说:“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在她家神台上!”

   邓小平说:“好!”

老乡舍身救亲人

   刘邓大军一到住地便忙着为群众挑水、扫地,连邓小平等领导同志也不例外。战斗间歇期间,指战员们还要帮群众抢收抢种。张家店战斗的枪声刚停,战士们便急忙冲上街头为民房灭火。部队每解放一地,就打开敌人的粮仓,将粮食分给贫困、缺粮的群众。

   军爱民,民拥军。广大指战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具有拥军传统的大别山人民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尽最大的努力支援部队,有的群众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要把仅有的一把米拿出来送给部队。部队行军作战需要穿鞋,许多老百姓就把自己衣服剪掉做草鞋。

   战时,群众还热情地为部队运粮食、抬担架、送伤员。部队流动性大,许多群众便冒着风险将伤员接回家里养伤。三纵副司令员郑国仲负伤后就隐蔽在群众家里。虽然老百姓生活很苦,但却四处搜求鸡蛋、大米为他增加营养。在群众严密保护和精心调养下,郑国仲很快痊愈、重返前线。群众还主动地为部队传送情报,为部队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当时的安徽金寨县委书记张延积写下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有一天,在敌48师“清剿”一区,张延积正在某村做工作。敌军突然包围了村庄,他突围不成,只好藏在一个老乡家。敌人到处搜索,最后找到了这家,百般威逼拷打,要老乡说出张延积藏在哪里,结果不但大人不说,就连两个不满10岁的孩子也始终不肯吐出一个字来。敌人无奈,气恼之下用火烧了这位老乡的房子。事后,张延积要给老乡盖几间新房,老乡坚决不让盖,他说只要把蒋介石打垮了,就不愁住不上好房子。

   当年被刘邓首长派到地方担任区长的肖明回忆说,有一天他到村里去布置工作,被敌人盯上了。一时无法脱身,他就跑到殷鹏庙湾。一个叫肖本银的汉子把他藏在家里。刚藏好,尾随追来的敌人就进了村。肖本银的妻子为把敌人引开,不顾自己五个月的身孕,扭头就往山上跑,她在山上跟敌人兜了一天的圈子。最终是肖明脱险了,她却流产了。

新娘临时认“新郎”

   当时受刘邓大军派遣任湖北省麻城东木区副书记兼武装工作队队长的赵金良回忆说,有一天他正在乡下布置土改工作,敌人突然进村了。鸡飞狗跳,村子大乱。为了掩护同志们转移,他拔腿就朝村外跑。上百的敌人追出村。赵金良一口气跑到李家湾,敌人跟着进了村。赵金良就越墙、跳房,跑了半个村子也没找到合适的藏身之处。一会儿,敌人堵住了所有出村的路口。他忽然看到一家农民的门口贴着大红喜字,于是他就抬腿闯了进去。房子中间坐着一圈人,正举杯为新郎官祝酒。满屋子人大眼瞪小眼,惊呆了!赵金良说:“打扰了!”三两步跨进洞房。洞房里新娘一个人坐在床上,见慌慌张张地进来一个陌生人,又羞又怕,浑身哆嗦。赵金良明言快语、亮明自己的身份,说实在无奈才来此避难,叫她不要怕,敌人如果进房搜索,就说新郎不胜酒力、在床休息。

   赵金良说完,脱了棉衣,藏好后,刚刚钻进新人的被窝,敌人就闯进了外屋,问:“刚才有个人跑到你们家里来了吗?”老百姓七嘴八舌:“没有哇。老总辛苦了,喝杯喜酒暖暖身子。”“老总,赶上了,让弟兄们来喝一盅吧。”“喜酒,大吉大利……”门帘被挑开,敌人凶狠地问:“床上睡的是什么人?”新娘从容地答道:“我男人,酒喝多了,睡着了。”  

   看着新娘那神态悠然的样子,敌人信以为真,退去了。天黑后,这家大爷到村子周围看看确实没有敌情了,才送赵金良出了村。赵金良永远记得那家男主人姓詹,新娘姓胡。他说:“大别山的乡亲们一次又一次给了我生命,我没齿不忘!”(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